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绿色建筑市场化的切入点在性价比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佚名 2014-04-02 09:38:52
     近些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及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日益加深,中国的绿色建筑异军突起,正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在生态经济时代,绿色建筑方兴未艾,然而市场化、技术水平、产业化、信息化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绿色建筑怎样才能走得更长远、更深入? 在三月底的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众多行业资深人士云集北京,激辩绿色建筑走势。本报特撷取部分精华,以飨读者。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几年要大幅度提高绿色建筑的比例。怎样让老百姓认可绿色建筑?中国绿色建筑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切入点在哪里?在第十届绿色建筑大会中国绿色建筑房地产市场化发展论坛上,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光靠政府推动还不够
 
  “今年恰恰是我们绿色建筑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回顾我们过去绿色建筑走过的十年可以看到,政府这只手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发挥重要性作用,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真正把市场的活力调动起来,把市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主题。
 
  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1260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其中一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标识480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标识530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312个。
 
  然而,老百姓真正了解的绿色建筑还为数太少。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张雪舟(微博)在论坛现场做了一个调查,百余位与会者中只有3人明确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绿色建筑。“这说明我们绿色建筑市场覆盖率很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绿色建筑是一个听起来很好,但还没有接触到的房子。”
 
  市场化的两个重点
 
  绿色建筑绝不是阳春白雪,更不能曲高和寡。到2020年,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比重将要达到50%,而目前绿色建筑面积的覆盖率还很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院长徐伟表示:“即使不算农村的建筑,我国的建筑面积也有200亿平方米。”
 
  显然,让老百姓接受绿色建筑有赖于市场的撬动。杨榕指出,价值和需求是市场中起作用的两大因素。
 
  虽然绿色建筑的价值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在产、学、研、用、政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共识。但是绿色建筑的价值还没有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绿色建筑的价值是不是仅仅是过去提出的全生命周期内的‘四节一环保’呢?是不是还有很多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人的健康发展有关的内容?这都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挖掘它的价值。”杨榕说。
 
  需求来自什么?来自于公众对绿色建筑内在价值的认可。杨榕指出:“绿色建筑应更加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加符合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建筑品质的要求。”
 
  高性价比才能接地气
 
  “普通消费者就追求一点——性价比,支付能力和得到的房子品质。”徐伟强调,消费者接受绿色建筑的先决条件在于房屋的性价比。
 
  其实,现有的绿色建筑并非都高不可攀。方兴地产位于北京的金茂府项目就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据介绍,该楼盘采用十二项绿色科技系统,实现了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结合。“作为消费者,我理解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对空气清洁度、温度、噪音控制、物业景观各方面都做得好,我觉得所有人都有这个需求。”该楼盘的业主常海峻当初是在考察了北京30多个项目之后,最终选择了金茂府,他在互动环节介绍说,他的一个朋友在金茂府的恒温恒氧的环境中有效地改善了睡眠质量。
 
  “绿色建筑的发展红利是什么?就是环境品质的改善和能耗的降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波荣这样认为。
 
  享受绿色建筑的发展红利不等于消费者多掏腰包。“如果要买绿色建筑一定不能只计算当前的价格。考虑使用绿色建筑后每年的物业费、采暖费、空调费、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的优势的话,绿色建筑更经济。”张雪舟认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期成本或者购置期的成本可能比普通建筑高,但是长期运行成本一定低。
 
  “消费者不仅要考虑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还要计算长达50年或更长时间使用绿色建筑节省的费用。金茂府项目的口号是可支付的成本,即把地源热泵与恒湿、恒温和独立控制结合起来,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国栋说。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uilei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