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成都新建建筑强化绿色标准 全程“绿色化”监管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未知 2014-02-25 10:29:19

    低碳环保的环境是人人都向往的,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更加绿色的环境,在建筑行业实现低碳化环保型发展,从今年开始,成都市新建建筑必须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才能修建。这标志着从今年开始,成都市建筑将全部进入“绿色发展”的轨道。这是日前从成都市建委获悉的。

    成都市新建建筑 须符合绿色标准

    日前从市建委获悉,随着《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实施,我市城乡建设领域将驶上“绿色化”的发展快车道。《方案》明确,我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握全市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以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为抓手,以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为重点,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较完善的绿色建筑区域性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建筑政府监管、技术保障、政策激励、社会宣传、产业联动机制;全市实现年人均建筑能耗不超过1.2吨标准煤,年人均建筑水耗不超过50吨,年人均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3.2吨,新建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多、中高、高层分别不超过43、28、24、15平方米,新建居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安装率达80%以上;力争实现污水处理率95%以上。

    据市建委科技处负责人介绍,按照《方案》规定,从今年开始,我市在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中应明确绿色建筑的比例和等级;新建项目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项目报建审查时,应同步按照绿色建筑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市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符合绿色标准才能开建。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相关实施技术导则,导则一出台即开始执行该规定。”他表示。

    施工全过程将纳入“绿色化”监管

    “新建建筑是不是符合绿色标准要求,其实是一个结果管理;而我们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按照低碳环保的标准进行监管。”该负责人表示,“绿色化”的施工全过程管理包括按要求使用绿色建材、施工过程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等。

    《方案》在发展绿色建材方面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具体包括制定散装水泥发展规划,力争10年内将我市散装水泥使用率由目前的65%提高至90%;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推广使用高强钢筋。而在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方面,要求大力推广自然通风采光、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墙体自保温、雨(污)水收集利用、立体绿化等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能满足节能需要的新型墙体材料、节能标识门窗、防水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

    三大片区 确定为我市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采用多种节能手段的建筑,会乖乖地少“吃掉”水电;大树、鲜花错落有致,大家生活在充满绿意的环境中;公交、地铁织成方便的“交通网”,让大家出行花钱少还低碳——这就是绿色生态城区的“素描”图。“《方案》不仅对单独的建筑作出了绿色化发展的要求,而且对绿色生态城区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市建委科技处负责人说。

    《方案》在推进片区试点示范工作方面提出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创建绿色生态城区,确定城北改造片区、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为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结合小城市、特色镇和一般镇建设,创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确定蒲江县寿安新城、大邑县安仁镇和新场镇为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重点小城镇。到2015年,会在全市近郊区、远郊区创建4—5个市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83line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