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雾霾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也让大家意识到解决雾霾背后的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城市建筑建设,被认为是“霾”的助推者之一。 一栋古老的建筑,除了推倒重来,或保护起来成为只能参观的文物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选择?有近70年历史的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内的东二教学楼,经过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改造,拥有了新的命运。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内,红砖黄墙黑瓦的东二教学楼,在婆娑树影的掩映下,显得安静却有生命力。记者获悉,这是一座以旧改旧的建筑,对外立面的改造不允许有过多花费,所以几乎看不出来它和其他老教学楼的区别。但它内部却做了许多环保节能的改造,已经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现在它是一座办公楼。
据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毅介绍,别看表面是座老建筑,改造工程也并没有大兴土木,但里面的保温隔热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建筑照明系统等都用上了节能环保的理念,东二教学楼的改造成本较低,但能够达到国家的节能标准。
记者发现,原本棕红色的木窗,改成了棕红色钢制节能窗。这是由于木窗的使用年限会受到限制,钢制节能窗的隔音、保温隔热都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外立面几乎没有变化。
虽然楼内的框架和层高格局都保留了原来的状态,但每一个办公室都被设计得舒适而现代。照明全用节能灯和LED灯,热水都由太阳能提供,更有雨水采集灌溉系统。
杨毅告诉记者,这样一座近5000多平方米的老建筑,改造成节能环保建筑,实际只花了1200万元,这还包括了家具等所有看得见的大件物品。
一平方米2000多元的改造费用,相比新建的节能建筑,大大节约了成本。成本大约只有新建建筑的1/3,杨毅透露,这只是大约的估值,既有建筑的改造成本,也因建筑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来到浙大时,最喜欢这幢老楼改造的建筑。”走在这座充满历史感又舒适现代的办公楼里,杨毅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国更需要这样的建筑。对于校园来说,它是一种文化,更是历史的见证。”
“实际上这次改造了两幢楼,如果说从节能环保的示范意义上来说,东一教学楼更具有代表性。”记者发现,虽然框架结构没有变化,但东一教学楼的外立面经过了较大的改动,“你可以看到整个外立面用条形物做成了百叶墙,不仅美观,而且隔热遮光效果很好。”
杨毅介绍,多数高档办公楼的外立面通常用的是贴花岗岩等石材,但这座楼并未用这样昂贵的材料来包装,“在浙江,夏天把阳光挡在外面,是最直接、最低成本降低建筑能耗的方式”。
在另一面墙体,记者发现百叶墙体是可以推动的,“阳光强烈时可以拉上,不需要了就推开,这个设计也非常实用美观。”杨毅介绍。
记者了解到,这座楼除了和东二教学楼共享了雨水回收灌溉系统,还共享所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我们采集雨水和夏天空调的凝结水作为绿化的自动灌溉用水。屋顶安装的太阳能光热板,为两幢楼提供了所有生活热水。”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楼还运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夏天把热量储存在地下,冬天时再将地下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非常环保的。”
杨毅告诉记者,地源热泵埋至地下100米深,沿着道路和绿化带铺设,却没有对地面的大树造成任何破坏,“对原有东西的保护,是我们要提倡的,不能简单粗暴地铲平。”
此外,这座楼里随处可以体会得到节能技术,比如四楼的百叶窗,在光线特别强时会自动落下,室内的照明自动调亮,空调系统也相应自动卸载,实现了活动外遮阳、照明、空调三个系统的联动。“这是我们的智能照明系统,室内还有热湿分离系统。”
在浙大建筑设计院的地下室,还有一个员工乐队训练室,地下室的采光以及用电都由太阳能来提供。
“我们还提倡员工骑自行车上下班,所以每一层都有浴室,由太阳能提供热水。”杨毅透露,这样人性化且环保的设施背后,却是更少的能耗。“楼里每一层是不同的设计部门,由于设置了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所以我们的能耗结算也是非常清晰的,则更有利于实现行为节能。”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