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建筑节能“冰蓄冷”省钱不省电

来源:新财经 作者:佚名 2013-09-12 09:31:03
http://down0.51hvac.com/down/uploads/110424/1_192545241.gif
专题
为制作此专题,暖通空调在线记者专程拜访了我国研究蓄冷技术多年的天津大学教授张永铨老师,已到古稀之年的张老师,说起蓄冷技术..

    这个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罕见高温,难以承受的酷热使人们不得不成天呆在空调冷气下,许多商场掀起空调热销潮。不过,如果空调每天都如此长时间地全力运行,用电负荷就会不堪重负。


    国家电网[微博]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日前就表示,今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近9%,其主要原因就是空调用电负荷加大。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用电节能,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话题。


    一项叫做“冰蓄冷”的技术因此在这个流火的夏季备受关注。简单而言,这项技术就是在夜晚电价低的时候将冷水制成冰,放入蓄冰池,待白天电价高的时候,用冰融化释放的冷能当“空调”。由于峰谷电价差距达到3倍以上,因此“冰蓄冷”技术有巨大的市?场。


    多名从事制冷研究的专家对记者表示,相比传统的空调制冷,这种新型方式能够节电30%以上,最高能为用户节约70%的电费。


    缓解用电供需矛盾


    每年炎夏,各地基本都会上演“电荒”。由于电力短缺具有暂时性、季节性、时段性等特殊性,即在白天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而夜间时段,电量供应却相对宽裕。夜间发出的电能若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就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大量的燃煤排放物也使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据统计,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以每年3亿—4亿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夏季城市空调的用电负荷已占到城市高峰电力总负荷的40%以上,而夜间,绝大多数中央空调停止运行,造成电力系统供需矛盾加大,夜间电力系统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电力能源使用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这是造成电网峰谷荷差逐步加大的最主要诱因。


    “冰蓄冷”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移峰填谷技术,是缓解用电供需矛盾的利器,其作用开始凸显。同时,由于“冰蓄冷”技术的应用能在促使少发电、少烧煤、提升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降低全球温室效应,因而对环保意义重大,逐渐为社会所关注和认同。


    “这是一个‘冰银行’,在用电低谷时,制冷中心启动制冷系统,将水冻成冰,存放在储存设备中。”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当于用冰将电能储备起来。白天再通过中央空调将储存在冰桶里的能量释放出来,为建筑供冷。”


    通俗地说,采用“冰蓄冷”技术后,写字楼里的中央空调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可以少运转甚至不运转,将用电高峰时期的电量转移到用电低谷时期去使用,这样既可以节省电费,又能转移电网峰值的负荷,有利于平衡电网压力。


    “一方面,‘冰蓄冷’技术可以减少热能势差,充分利用夜间的电能。”对企业来说,采用“冰蓄冷”技术,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期,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利用国家给予的“峰谷电价差价”的政策,可以节省电力运行费用。在上述研究员看来,“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是解决电网用电结构矛盾、提升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等产业问题的核心技术”。


    相比传统的空调制冷,这种新型方式能够节电30%以上。“‘冰蓄冷’中央空调一般用于大型楼宇项目,根据体量不同,一个项目需20多套系统。”据中国农机院西南产业基地副总经理、主管生产的曹聪介绍,已建成的深圳华南城5号交易广场共用了24套系统,成本2500万元。


    “它不能节约电,但能节约电费。”曹聪说,“冰蓄冷”中央空调的优势在于使用夜间廉价的富余电,白天进行高价电的供冷工作,这样不仅为企业节约了电费,还不抢占白天的用电高峰,每年能为企业节约70%的电费,企业2年半到3年就能收回设施成本。目前,北京、成都、山东、广东、武汉等地均有项目采用该系统。


    前景明晰可见


    事实上,“冰蓄冷”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在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性能源危机后,其优势才被世人所认可并得以推广使用。


    目前在欧美国家,“冰蓄冷”技术已成为解决电网负荷矛盾的重要强制手段,普及率达到70%左右,在能源匮乏的日韩等国也接近60%,日本使用“冰蓄冷”系统的建筑物大约已有10万个以上;韩国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就必须要强制安装“冰蓄冷”空调系统。


    然而,由于峰谷电价差比较小、新技术接受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制约,直到2008年,“冰蓄冷”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还不尽如人意,全国约400万个使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建筑中,应用该技术的建筑物总计不足1000栋。


    为了均衡用电、削峰填谷,世界各国都全面实行了峰谷电价政策。我国政府和电力部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广需求侧管理(DSM),以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各地区也出台了促进蓄冰空调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逐步拉大峰谷电价差,使多数地区峰谷电价差已达3倍以上。各地峰谷电价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峰谷电价比的加大,为电力蓄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011年9月,在国务院正式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将“冰蓄冷”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据估算,“十二五”期间,其产业空间规模在3000亿—4000亿元,“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在遭遇7年来最严重“电荒”后,政府直接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节能蓄能领域的投资建设,扩大对蓄能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主要指“冰蓄冷”和“抽水蓄能电站”。目前,建造火力电厂的投资约为7000元/每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约为5000元/每千瓦,而应用蓄冰空调则只需400元/每千瓦。从两种技术本身比较,“冰蓄冷”在投入、产出上,比抽水蓄能更具有优势,且不受地质条件的局限。


    具体来看,“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可为用户节省40%以上的空调运行费用;对于新建项目可减少设备初始投资,减少制冷主机及配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和功率的15%—30%;可提高空调机组使用效率的15%—25%;还可减少电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的8%—34%,提高电厂使用率约40%。如果转移相同高峰电量,“冰蓄冷”投资远远小于抽水蓄能。例如,建造一座抽水蓄能电厂所需投资大约为60亿元左右,而“冰蓄冷”空调系统则只需投入6亿元,且不需国家拨款,全部为市场自发行为,还不包括为电网节省的投资和对保护环境所产生的效益。


    2011年,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正式执行。随后,财政部、国税总局也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暂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时给予“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


    峰谷电价差增大等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使得“冰蓄冷”技术的经济效益愈加显著,其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及广阔前景已然明晰可见。


    投资周期短


    正是因为看好“冰蓄冷”的市场前景,最近不少企业纷纷涉足,并试图找到最佳的盈利模式。


    高灵能源成为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之一,但该公司在2004年开始推广“冰蓄冷”技术时,无论是政府、设计院还是客户,都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一技术。到2006年设计院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十多个项目也仅有一两个会考虑采用“冰蓄冷”技术。但目前,高灵能源已摸索出一条商业模式。


    高灵能源的商业模式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在推广“冰蓄冷”技术中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高灵能源作为产品技术的制造商、供应商和综合服务商,自己出资为用户提供“冰蓄冷”技术的项目设计、出资、工程实施、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最终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


    二是投资建设区域冷源站。在以蓄能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网的低谷电能,在需冷用户集中的地区,建设集中供冷站,通过公用供冷管网向用户提供冷量的系统供冷工程。高灵能源已经成功在国内多个地区投资建设冷源站。


    三是采用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及投资。高灵能源提供技术和融资,已与广东、海南、河南、深圳、天津等多地政府达成整体合作协议,为上述地区提供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区域综合能源集中供应解决方案。


    事实上,“冰蓄冷”投资回报周期并不长,收益也不错。绍兴大通商城购物中心的案例显示,采用“冰蓄冷”技术的初始投资是270.3万元,平均每年节省的电费则达到了117.7万元,投资回报周期仅2.3?年。


    “冰蓄冷”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冰蓄冷”成套装置已经成功在多个楼宇运营,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如果只生产普通的制冰机或者冻库,毛利率不到10%,而“冰蓄冷”系统解决方案和成套设备供应的毛利率却超过了30%。


    中机西南2012年承接了6个“冰蓄冷”项目,这些项目大都为写字楼、大型超市、城市商业综合体。目前,中机西南“冰蓄冷”系统解决方案和成套设备供应已经占其销售收入的50%,不仅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效益,还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电费。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uilei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