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关键 贵在“因地制宜”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已于近日组建南方冬季采暖课题组。隶属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低碳研究中心的该课题组负责人杨利民表示:“课题还处于调研阶段,在探讨一些可行的路径。”
“南方是否供暖这个问题再讨论下去没有意义,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供暖才有效率。”1月19日,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亮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也表示,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是否应该供暖的问题,而是该如何供暖。
据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叶利荣介绍,北方墙体厚度一般为37厘米,俗称“三七墙”;南方墙体厚度一般为24厘米,俗称“二四墙”,保暖性能不佳。所以南方供暖将涉及建筑、管道改造等成本问题。对此,林伯强认为,这些问题都存在,但如果不提供有效供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多数家庭都已经或将自行取暖,要么用电,要么用气。“如果这样总量加起来,任由分散取暖方式自由化发展,你能说这就比集中更有效、更经济、更节能环保吗?”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沪、皖、苏、浙、赣、湘、鄂、川、渝、闽等不属于集中供暖的夏热冬冷地区的采暖电耗从1996年的不到1亿度已经上升至2010年的390亿度。
“所以供暖不经济的问题是相对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发展南方供暖将有利于节能减排,关键是供暖作为公共事业,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政策来引导有效的供暖方式,可以通过供暖多样性来解决。”林伯强举例说:“南方供暖和北方供暖肯定不一样。对冬季长的北方比如东北,肯定是集中供暖比分户采暖更有效,但是要像我所在的厦门,冬季很短,集中供暖可能就不经济。在其他省份,就更不好下定论。所以需要去具体调研和测算,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分别采取不同的供暖方式。”
王震也认为,同样是南方,各个省份的情况不一样,资源的可获得性也不一样,所以,供暖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比如,上海的人均收入相对较高,还有西气东输和海外能源供应的便利,供暖的方式肯定和差不多同纬度的湖北是不同的。
清洁能源
将是未来图景
杨利民称,南方不宜照搬北方集中供暖模式,“这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
目前在北方,集中供暖主要还是依赖煤炭,对空气污染影响较大。王震说,天然气供暖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可能的选项。但从目前来讲,国内天然气生产增长速度特别快,进口速度也很快,但大家的消费更快。所以,如果全国各地都用天然气来解决供暖问题,从气源上就很难得到保障。
据了解,在江苏南通一些小区,采用了污水源热泵(以城市污水作为冷热源的一项制冷制暖新技术),或地源热泵(利用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能源技术)集中供暖。我国暖通界权威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认为,南方冬季温度不是很低,非常适合采用各类热泵技术供暖。他举例说:“武汉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边的住宅可以采用水源热泵,离湖面比较远的住宅可以采用空气源热泵。”江亿建议说,通过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完全可以使用局部间歇采暖方式来满足当地居民不断提高的采暖需求,如达到冬季室外温度5摄氏度、室内16摄氏度的标准,则平均冬季采暖电耗可以在每年每平方米10度电以内,折合不到4千克标准煤,远低于集中供热方式的煤耗水平。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好新能源的应用,他说,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包括天然气和新能源发展,都可以考虑以集中或分布式形式进行供暖。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上太阳能等供暖都是非常可能的。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总裁萧评也看好新能源前景:“你能想象,一栋建筑的玻璃幕墙可以为建筑提供电力和保暖吗?”
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还提出一个重要的采暖方式热电联供,也叫做热电联产,是热力发电厂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户输出电负荷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负荷,热电联产可大幅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
不管是什么供暖方式,都反映了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林伯强说,我国节能减排压力严峻,未来家庭能耗测量肯定是一个趋势。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创新供暖技术、完善建筑节能、提高供暖效率等方面,供暖还有很多细账要算,切不可一刀切。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