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关注民生----上海地区冬季供暖技术论坛会系列报道之三
龙惟定:南方市长关注供暖 才是真正关注民生
近日,由上海市制冷学会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备与环境分会上海市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关注民生----上海地区冬季供暖技术论坛会”在上海举行,来自设计院、高校、企业等相关专家和行业媒体参加了会议。
龙惟定教授
本次技术论坛会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寿炜炜总工主持,与会的30名专家对上海地区冬季供暖现状及解决途经进行技术研讨。
设计院代表就实际操作的上海地区的取暖方面的工程进行了阐述,对上海地区的取暖问题发表了真知卓见的建议,认为取暖是一项民生工程,但是目前存在着诸多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标准、计量方式、政策法规、供暖的方式等各个方面。高校代表就研究的相关课题进行了汇报,就行为供暖、长江流域供暖问题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认为上海地区的供暖是一项民生工程,年龄越大温度的耐受性越弱,冷刺激的增加也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发病率,在延长人类的角度来看,供暖工程更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工程。
会后,同济大学龙惟定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引申了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关注民生问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设生态文明。
上海地区的供暖需求
耐受温度是一个受多因素、多条件影响的问题,人体对“冷耐受”的室内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为11℃和32℃。老年人耐受的夏季室内日平均温度29.6℃,冬季14.1℃。因此,冬季供暖不仅是求舒适,更是求健康、求生存。
上海地区的气候变化
上海气候总体呈变暖趋势,1989-2008年间,后10年比前10年上海寒潮总次数减少,但强度增加。1989-2003连续15年暖冬,2004-2008的5年中有3年不是暖冬。冬季平均气温升高,但气温波幅大;上海寒潮发生的频次有减少趋势,初次寒潮时间有推迟的倾向;而寒潮强度有增强的趋势。 “过山车”式的急剧变化,加大了供暖负荷。住宅围护结构保温薄弱及非连续供暖引起的邻室传热,也加大了供暖负荷。
供暖是民生问题
不用能就是最大的节能、就是“零能耗”,但“限制用能”不是我们追求的小康目标。供暖相比于其它消费,室内热环境消费在个体间差别最小。住宅采暖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人们生存权的一部分,因此,住宅供暖是民生问题。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为弱势群体和“能源贫困者”提供最基本的室内热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进入冬季,北方城市市长视供暖为头等大事,什么时候南方市长也重视供暖问题,才是真正关注民生。
需要“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使用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比例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与其鼓励老百姓消费汽车,还不如鼓励老百姓投资环境消费。与其让高耗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还不如把买不掉的产品停产,能源转给老百姓消费。与其间接能源出口(出口净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高于建筑能耗比例),变相廉价卖能源,还不如将其中一部分转移给国内建筑能耗。
解决上海地区供暖能源问题
第一:节流。改善围护结构,增加内壁温度,降低设定温度。第二,开源。工业能源的转移。采取技术多元化的措施,在保证民生的前提下讲节能。不能沿用北方高品位能源降低品位供暖的技术路线,一定是以少量高品位能源拉动低品位能源,或者是以少量化石能源拉动可再生能源。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