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产业链利润到底是被谁攫走了?随着市场推广成效的显现,地暖在一些地区已经昂然步入主流采暖方式的行列。但在局部市场,市场的扩容却远不及行业产能的扩张,不管是处在地暖产业链中游的原辅材料生产厂家还是位于下游的地暖施工企业都正不同程度地陷入供大于求的窘境。而这种窘境客观上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理性竞争是行业进步的原动力,然而恶性竞争的肆意横行却阻碍了整个地暖行业的健康发展,并直接导致了地暖产业利润率的逐渐微薄。于是,地暖产业利润率低的问题就一直被很多内业人士所诟病,却又无可奈何,“一年到头地忙活,年底盘账时却发现收益没有以前多”。看似繁荣的市场上,是不断“哭穷”的地暖管材厂家、施工企业。那到底是谁攫走了地暖行业的利润?记者近日对地暖产业链上不同企业进行了采访,试图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地暖产业材料厂家:“我们全靠走量生存”
按照地暖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分类,韩国LG化学和湖南石化之类的管材原料供应企业属于“上游”企业,管材、卡钉、分水器、温控器等材料生产厂家则属于中游企业,地暖施工则处于该产业链的下游。
对于地暖产业上游企业,不管是管材还是温控器、分水器等都属于制造业的范畴。而制造业一直以来利润都相对较低。采访中,材料厂家中颇具代表性的管材企业都坦言:他们的利润能够维持在3%~5%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最为理想的利润率应该在6%,但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无法达到。对于地暖管材生产厂家来说,如果拿不到6%的利润可能就意味着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研发、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所需的费用。在利润率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都靠“走量”才能求得生存。而利润长期在低位徘徊,也让很多地暖管材企业颇为头疼:“销售额倒是挺高,可净利润并没那么乐观。”国内最大的发热电缆生产企业——安泽电工的副总经理张竣业就认为,在原料价格涨幅较大的基础上,地暖产业材料厂家很难做。特别是对于大企业,如果提升价格,许多小厂家就会用假货迅速抢占市场;如果不提价格,只能在低利润下硬撑。在他看来,虽然安泽的利润还不错,但是走量依然是他们维持生存的不二法门。
地暖产业链条上的一个小部件,塑料卡钉的状况更能说明问题。被誉为“卡钉大王”的金明卡钉的总经理刘朋坤坦言,他们的产品纯利润在3%~5%之间,对于卡钉这种价钱极低的产品来说,给经销商的价格每个甚至还不到一分钱,每年的销售量都在十几亿个,完全靠走量生存。
不光是管材和卡钉,分水器和温控器等其他配套产品也都依靠薄利多销生存。当然,在这种低迷的形势下,还是有某些地暖产品凭借较高的技术含量或者品牌效应获得较高的利润。
地暖产业施工企业:高风险下的“高利润”
与地暖材料厂家相比,地暖施工企业的利润相对较高,但不能忽视的是这种所谓的高利润背后的巨大风险和压力。对于地暖公司而言,利润是与风险成正比的。因为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质量、调试维护等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问题需要面对。况且并不是所有的地暖施工企业利润都高,一般说来大公司的毛利率会高一些,但是净利率却很低,他们有数额庞大的管理成本、售后及服务系统开支,所以有人认为这些地暖企业的所谓高利润其实是虚利润。
据河北天时地暖总经理宋伟介绍,在地暖技术推广时间长、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东北和华北地区,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地暖施工企业的利润率一般在10%~15%,在西北地区这个比例则达到了15%~25%,而在尚处于地暖市场导入期的传统非采暖区域利润甚至可以达到4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区域,施工企业还要承担较其他地区更高的推广成本。同时,虽然有些地区的利润率比较高,但这种利润率只限于单体工程,地暖公司无法在工程量上达到市场成熟度高的地区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说,在局部成熟地区,施工价格被压低,但是工程总量较大;而在尚处于市场导入期的地区,价格虽然相对高一些,却无法在总量方面获得优势。 地暖产业原料企业:最大的赢家?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材料厂家还是地暖公司,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除了采购方的压价、同行业的竞争,地暖行业的利润大头都被上游的进口原料厂家收入囊中。在很多人看来,原料的价格也应该随着原料的上游产品——石油的价格变化而涨跌。但是现在的问题却是,即便石油降价了,人民币升值了,原料价格却仍然持续走高,而且这种涨价有时毫无征兆,让地暖管材企业措手不及,“这种行为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有人甚至调侃说:“所有的地暖管材企业都是在给原料企业打工”。谈及原因,河南瑞泽管业总经理丁忠明一语中的:“国产原料在这方面的空白,客观上造成国外的原料企业处于某种程度上的垄断地位,他们在地暖产业链上自然可以表现得相当强势。不光是原料,一些生产管材生产机械和水泥发泡机的国外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垄断’现象”。 但是,也有人觉得上述观点太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地暖原料企业的处境。在他们眼里,原料企业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在张竣业看来,原料厂家在中国“也不会很舒服”。因为国内一些地暖管材企业通常先认价格然后才认品质,如果价格上涨,就会有企业放弃使用进口厂家的原料,转而选择一些小品牌。刘朋坤也认为,地暖的概念是由国外的一些原料厂家提出并推广的。这些企业在地暖这个新兴事物的前期推广中投入了不少资金,现在地暖行业链条上的很多企业其实都是其中的受益者。所以对于原料企业来说,现在所获取的高利润是与前期的投资成正比的。 对于地暖产业利润的走低,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个中变化。地暖在一些地区已经度过了市场导入期而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利润的变化与市场变化是成正比的,所以利润出现平缓下降是正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攫走地暖产业利润的,不是任何一个企业,而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当然,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价格急剧下降,特别是由于恶性竞争而引起的剧烈压价、同行相残的行为是相当不正常的,必须引起警惕。
上一页 [1] [2]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