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建筑节能探索 青岛领先一步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admin 2006-07-06 08:07:07

    在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已成为全国上下共识的今天,“建筑节能”理所当然地跻身互联网点击率前列。面对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建筑耗能的3到4倍,每年建筑能耗占到全社会能源总消费量的1/4强,并呈现持续走高态势的严峻局面,建筑能耗能否得到控制并逐年下降,已经关乎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建筑节能从“零”起步,仅仅经过了五年,就建成符合节能50%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1210万平方米。而且凭藉“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完成建筑节能65%标准的编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节能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工程认定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建集中供热居住建筑热计量装置安装到位”的三个率先,将青岛整个城市的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到全国领先水平。青岛市给自己设定的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达到65%的时间表是2006年,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今年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中,点名表扬了青岛市,表彰其在建筑节能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面对历史上空前的建设规模是造福后代还是贻害无穷

    无庸讳言,我国是一个建筑能耗大国。据统计,建筑用能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2003年的27.5%,且呈继续增长态势。建设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资源消耗的大户,据计算,钢材消耗约占我国钢材生产总量的20%,水泥消耗量约占我国水泥生产量的20%,玻璃消耗量约占我国玻璃生产总量的15%。从种种数据中不难看出,建筑节能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能不正视的课题。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建筑规模迅速扩大,现在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达686亿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建筑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我国历史上,近几十年是房屋建设的高潮期,如果能按照节能建筑标准建设,将造福后代,一旦留下遗憾也将贻害无穷。

    建筑在近百年的使用期内,需要不断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用于采暖、空调、通风、热水、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等,如果不节能的建筑建造得越多,能源消耗带来的负担将会越沉重。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深切意识到节能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筑节能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并不断深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断完善,先后发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已从北方采暖地区扩展到南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从居住建筑延伸到公共建筑,同时,实施了《太阳能供热制冷成套技术开发与示范》、《城市供热采暖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等一批项目。节能技术领域也从维护结构节能扩展到采暖空调系统和照明设备节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节能建筑的年建设量已从“十五”初期的约5000万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近亿平方米。

    我国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由于居住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时间较长,建筑节能工作已全面展开,工作进展情况较好,新建居住建筑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比例较高,大城市一般达到80%左右。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正逐步得到推进,部分地区取得积极进展,大城市标准执行率达20%左右。

    其他地区则处于起步阶段。夏热冬暖地区,由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才颁布实施,建筑节能工作刚刚起步,正处在试点示范阶段,尚未全面推开。

    尽管建筑节能取得较大进展,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建筑用能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以启动,全国城市3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改造由于涉及供热体制改革、大量技术、投融资、房屋所有权、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节能改造难以启动。此外,节能材料产品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城市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和成就,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和示范,其中青岛市凭藉“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完成建筑节能65%标准的编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节能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工程认定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建集中供热居住建筑热计量装置安装到位”的三个率先,将整个城市的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到全国领先水平。青岛市给自己设定的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达到65%%的时间表是2006年,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并重青岛节能探索出新模式

    资料显示,2000年~2005年,青岛市共建成符合节能50%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1231万平方米。其中,2005年建成510万平方米,市区节能建筑占居住建筑量的比例达到100%,各县市区达到43%,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和8个百分点。全市新建居住建筑和2005年7月1日之后设计的公共建筑已全部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图审查。

    2000年建筑节能在全国部分城市启动,但在诸多因素制约下,建筑节能在我国进行的并不顺畅。到目前为止,不仅既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的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的数量巨大的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

    青岛市之所以交出这样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是因为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路径,就是政府规范与市场引导并重,聚合社会和市场资源,共同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展开。

    青岛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主任迟殿谋在回顾青岛这几年的建筑节能之路时表示,由于建筑节能必然提升建筑成本,在种种因素制约下,不可能指望开发商自发地建造节能建筑。因此,推行节能建筑必须首先由政府主导,由政府规范,对建筑节能做出强制性的、明确的规定。

    因而,在推行建筑节能之初,制定规章、完善建筑节能法规实施体系成为青岛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核心。在做了大量调研和组织协调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青岛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实施细则》。编制了《青岛市承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通用图集》、《青岛市居住建筑外墙保温做法通用图集》、《青岛市普通混凝土承重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施工技术规定》、《青岛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居住建筑墙体构造通用图集》、《青岛市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体系技术规定》、《青岛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补充规定》。这些地方标准结合了青岛地区实际情况,技术规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青岛市一直以来对新能源的利用也相当重视,2001年下发了《青岛市建设委员会关于新建工程同时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意见》,规定了有条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建筑在规划建设时,要同时考虑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暂无条件的在设计时应预留户内管线和安装位置。

 

#p#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通用图集》和《地源热泵应用指导手册》》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
    这些政策要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建筑应用。尤其是建筑节能推行之初,面对开发商因为成本攀升的不情愿,面对消费者因为不了解的不理睬,青岛市通过试点示范工程的实施,引导开发商兴建节能住宅,通过提升节能住宅性能的现身说法,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住宅,极大地推进了节能建筑的发展。

    青岛市共有7个项目获得省试点示范工程称号,1个项目获得山东省节能省地建筑奖。在全省位居第一。2003年在天福苑小区召开了全市施工单位参加的建筑节能等新技术推广现场会。2002年、2003年,分别组织各县市区墙改节能工作管理人员和部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参观了榉林花园、福海景苑、鲁信未央花园等示范项目。浮山新区作为全市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示范区,新建建筑中预留了太阳能热水器的管道井,解决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重要问题。2005年,海尔东城国际、盛世家园三期、集力高层居住区等三个项目已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并通过建设部专家的初审。

    示范工程引发的“示范效应”对建筑节能的推广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在“示范项目”良好的市场销售成绩激励之下,节能,已经成为青岛市很多开发项目争夺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并由此带动了一系列下游产品和技术的跟进,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一条主线,两项空白,三个领先,四个跨越写就青岛建筑节能成绩单

    2005年是青岛市节能工作发展迅猛的一年,青岛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主任迟殿谋用一段话总结概括了青岛市2005年建筑节能工作取得的进展,“围绕建筑节能这条主线,填补了两项空白、实现了三个领先,完成了四个跨越。”

    出台了政府规章,填补了墙改工作立法空白。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青岛市新型墙体材料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5年5月审议通过,7月1日开始实施。青岛市建委立刻跟进,制定了《关于贯彻(青岛市新型墙体材料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这两个规章文件的适时出台,将青岛市的墙改和建筑节能上升到依法行政的高度,特别是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自主研发了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新型建筑体系,填补了青岛市在建筑体系方面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白。尽管青岛市长期以来注重学习引进外地研发的框轻结构、剪力墙结构、CL体系、钢结构等新体系,但始终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去年以来,青岛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组织科研院校、施工企业和新墙材企业等联合攻关,研发了GRG异型柱框架石膏墙板体系,被列入2005年建设部科技项目。青岛市墙改办投入80万元墙材基金在城阳区建设了试验楼,获取了大量试验数据,该体系2005年10月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进一步完善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完成建筑节能65%标准的编制。青岛市作为Ⅱ类气候区,现在执行居住建筑50%的节能标准。根据建设部“有条件的城市要率先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的要求,青岛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004开始着手编制完成《青岛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上报建设部和山东省建设厅申请率先执行。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节能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工程认定制度。

    为确保节能设计标准落到实处,青岛市对全市再建工程的节能部分实施全过程监督,并建立了节能认定制度,制定了监督和认定程序,将建筑节能工程认定纳入竣工验收备案程序。同时青岛市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的五市三区建筑节能管理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使全市再建工程节能监督率达到100%,彻底改变了以往建筑节能标准停留在设计层面、节能工程不能完全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局面。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建集中供热居住建筑热计量装置安装到位。建筑节能工程除了对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提高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我国自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由于供热收费制度迟迟不能出台,影响了新建建筑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形成很多新建建筑预留了热表位置却没有安装到位的尴尬局面。青岛市2005年在经过了一系列论证、评审和监督程序后,最终确定首批12个厂家的16种推荐产品,在全市范围内推荐使用。随着新建工程安装热表比例的逐步增加,为青岛市尽快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禁实”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市区实心黏土砖基本消灭。2005年9月,青岛市墙改办与五市三区建设局联手,首次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在建工程拉网式执法检查。检查工地322个,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107份,立案查处3起。紧接着青岛市又根据全市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限制黏土制品的计划,对青岛市的土地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新型墙体材料取得跨越式发展,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以粉煤灰蒸压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各种墙板等多种体系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型墙体材料体系基本形成,产品质量和主要性能显著提升。全市新型墙材应用量达18.4亿块标砖,占墙材应用量的76%,其中,市内四区新型墙材应用量为7.3亿块标砖,高达墙材总应用量的95%。 #p#副标题#e#

    四新技术推广取得跨越式发展,建设工程科技含量显著提高。青岛市利用技术推广会、发布推广目录、开展技术咨询、利用媒体网站等形式,开展了有声有色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其中包括外墙外保温5种系统、节能门窗、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产品、双管或单管跨越式集中供热系统等。此外,重视节能、环保型的建筑节结构体系的推广,研发、推广了框架框剪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CL体系、异型柱框架GRG石膏大板体系等。

    住宅产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示范拉动作用逐步显现。青岛市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进展顺利,东城国际、盛世家园、集力高层居住区等项目通过了建设部初审。以厨卫成套设备为主的住宅部品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住宅部品的系列化开发、规模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和社会化服务,新建住宅一次性装修比例达到30%。

    激励政策及时跟进,监督体系搭建完备将建筑节能“进行到底”

    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先行条件,标准体系和技术措施是建筑节能实施的保障,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必须有激励政策的及时跟进和检查监督体系做后盾,才不致使节能建筑只停留在设计层面,才能将建筑节能“进行到底”。

    自1999年起,青岛市就将墙改费墙改基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的征管办法。全市建筑工程已经基本实现了收缴率100%。2004年,青岛市建委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印发<青岛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规定:凡建筑节能工程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墙改基金不能全部返还。

#p#

    此外,他们还利用墙改基金开展新型节能型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和试点,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了加强行政监管力度,1998年,青岛市建委在原青岛市建设系统科技发展推广中心基础上成立了“青岛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2000年又加挂了青岛市住宅产业现代化管理办公室牌子,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受市建委委托,主要承担组织协调青岛市建设系统科学技术发展、新成果推广、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组织贯彻落实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的法规、规章和政策;审批节能建筑,实施墙改监察,处理违反墙改规定的行为;组织收缴、管理和使用墙体建筑材料节能费;组织实施对住宅性能及住宅产品、部件的评估和认定;参与审批住宅开发建设计划、试点小区的立项规划设计方案;公布推广及限制使用的实施住宅产业现代化所需的工程材料,并依法进行监察等工作职责。

    自1999年起,青岛市建委要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把建筑节能设计关,委托审图办按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实行图纸审查,对设计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建筑节能达不到标准的工程一律不予通过图纸审查,报建大厅不予办理开工手续。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确需变更墙体材料和节能措施的,重新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的建筑工程项目,报项目所在地的墙改节能管理机构备案。目前,审查率达到100%。

    近年来,青岛市建委组织了多次建筑节能检查和自查。2003年3月,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和市建委组成联合检查组分别对五市三区近两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2003年上半年,对市内四区的部分建筑工程墙改与建筑节能项目进行了摸底检查;2003年7月,配合省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专项检查组对青岛市进行了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专项检查;2003年7月,对青岛市外墙外保温技术(产品)应用情况进行了现场抽样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全市通报;2005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在建的工程对“禁实”与建筑节能进行了拉网检查,对不按节能标准施工的,下整改通知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加强节能标准在施工和验收环节的监督管理。《青岛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均对建筑节能监督认定做出了规定。建筑节能工程开工后,墙改节能管理机构对建筑节能工程全过程实施监督,完工后墙改节能管理机构出具建筑节能认定意见,并纳入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程序。市墙改办为此制定了建筑节能监督认定的办法和程序。通过登记注册、制定节能技术方案、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建筑节能的验收认定等程序,确保每个节能工程达到节能标准。未通过节能认定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责令改正,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现市内四区已经认定的工程12个,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正在进行节能监督的工程75个,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

    提出“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契合国家建筑节能发展大格局

    建设部在“十一五科技规划”中要求应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到2010年,总计节能1.01亿吨标准煤,累计建设节能建筑面积21.46亿m2,其中新建建筑15.92亿m2,既有建筑改造5.54亿m2。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并建立四个直辖市和北方地区节能65%的国家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开展,大城市完成应改造面积的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新增建筑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长幅度要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减少2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以上,城市人均综合用水在现有基础上下降20~25升/人日;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

    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青岛市制定的“十一五”工作思路正好契合了建设部的建筑节能要点,提出到2010年,全市新建居住建筑普遍达到节能65%的标准,公共建筑达到50%的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新能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符合资源合理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先进技术、部品和建材广泛应用;建筑能耗比目前下降20%以上;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显著提高。

    同时,青岛市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一是“制定一部法规”:即起草、拟定、出台《青岛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二是“建立完善两个机制”,即建立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四新技术”推广应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工程监督认定机制,力争全国推广;三是“抓好三类建筑的节能”,即新建居住建筑执行65%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50%标准,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四是“突破四个关键领域”,即在研究开发引进推广新型建筑体系和新型建筑材料及配套产品方面实现突破,在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方面实现突破,在各类先进技术的综合性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实现突破,在完善和加强新建住宅性能认定制度方面实现突破。五是“建立五大保障体系”,即建立健全规划目标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宣传监督体系。

    青岛市建筑节能时间表已经排出,并通过各种管道传递给广大市民,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而事实上,他们也没有打算给自己留退路。应该说既有建筑改造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为推进青岛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2003~2004年,青岛市对既有建筑进行了一次通盘的统计和能耗的测算,包括政府机构在内,全市约有3600万可供改造的高耗能居住和公共建筑。为此,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08年前完成应改造面积的25%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顺利实施,目前《青岛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正在酝酿起草中,青岛市也已经申报了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市级示范,2006年将正式启动该项工作。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admin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