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原材料上涨牵制 空调价暗升

来源:eNet硅谷动力 作者:admin 2006-07-04 16:03:32

    进入7月,伴随着北京的气温一路走高,京城各大家电卖场早已是人满为患,空调和电视柜台前都围聚了大量消费者,而周末来选购空调的消费者最多,从这样的火爆场面里,很难看出今年空调价格是否发生了变化。

  为了迎接空调的销售旺季,家电卖场也着实下了不少功夫。各大品牌的空调都打出了不同的促销手段,例如海尔打出奥运牌、志高搭上世界杯的顺风车、美的某个型号机器打出直降几百元的招牌、而买空调送大礼更是被诸多厂家百用不厌的促销手段。种种这些,都只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令整个空调市场看上去红红火火。

  卖场态度摸棱两可

  当记者向几大主流厂商询问空调的价格是否比去年有所上调时,所得到的答复要么是没有,要么就干脆避而不答。由此看来,空调涨价的问题很敏感,各大生产商都避之不及,甚至连厂家销售员对此也是三缄其口。

  记者私下走访了多家卖场后发现,今夏的空调价格实际上是“明降暗升”,而且对于空调生产厂商来说,这种涨价完全是被动的。空调涨不涨价,并非厂家本身能说了算,在如今渠道为王的时代,卖场也有很大的发言权。

  今年5月,苏宁和国美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为了能在价格上取得优势,让利于消费者,卖场早已花巨资提前订购了大批量的空调,能够有效地保证市场的需要。正是由于空调市场多重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今夏空调市场价格将依旧相对平稳,涨价的传言成不了现实。

  然而,近日某卖场的负责人却话锋一转说,卖场早就听到空调产品涨价的风声,在年初利用手中资源,囤积了一部分空调产品,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也算是给消费者的回报。但是,毕竟囤积的产品难以满足漫长夏季消费者对空调的需求。因此,他们也只能解一时之需。

  空调不涨价就得死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2006年空调的价格比去年升高了5%-15%,根据不同的型号,涨价的幅度不同。空调的制造成本上:空调原材料中的钢上涨70%,塑材上涨74%,铜每吨上涨近万元,制造成本约占空调整个成本的1/3,原材料上涨使空调总成本上涨幅度约在15%-20%之间。

  原材料高额的涨幅,已经让生产商承担不起了。因此,涨价是客观的。业内甚至传出,“空调不涨价就得死”。但同时这个观点也指出,渠道商和行业品牌竞争的现状将最大程度地抑制空调的涨价空间。

    众所周知,空调压缩机内的大电机基本上用的全部是铜材,除了压缩机,还有多处零部件需要使用铜材,如两气中的铜管等,所有铜材使用占总成本的20%以上,平均每台空调机需用铜6-7公斤。在铜价高涨的逼迫下,上游压缩机厂家自然开始向下释放压力。

  某空调厂家公开算了这样一笔账:生产空调机1000万台,需用铜近7万吨,若每吨铜涨1万元,就要增加成本7亿元成本。此外,令空调厂家不得不接受的另一事实是,到目前为止,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用铜,没有可替代的材料。鉴于铜材在空调成本中所占的重要构成比例,空调整机厂家势必要涨价。

  一线厂商苦苦支撑

  由以上种种迹象不难看出,空调在2006年夏季真的是涨价了,而这一涨价风波源于生产空调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以说,空调涨价不是厂家说了算的,而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如同随着资源的紧缺,汽油价格势必会不可逆转地大幅增长,而作为它互补品的汽车,其销售量就会下降。空调原材料的上涨,导致它的互补品空调的价格上涨势在必行,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无法逆市场而行,空调市场的全面涨价只是时间问题。

  一位卖场负责人透露,空调整体涨价是从今年6月开始的,有个别品牌的产品从去年铜价开始上涨以来,就已开始小幅度上涨,而后又陆续做出调整。到目前为止,卖场里的空调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价格的调整,而涨价的空调基本上集中在国产品牌。大部分合资品牌,如松下、伊莱克斯、LG等,依靠其自身实力,还在苦苦支撑,没有对价格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原材料的上涨,空调的利润空间就更小了。

   而美的空调的销售人员介绍说,他们在今年6月1日将空调的价格上调,价格涨幅为10%,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的上涨。但是价格的升高,并没有影响到今年的销售态势,到目前为止,北京地区的销售量大概在4个亿左右,比往年增长了30%-40%。该企业今年为消费者推出了几款新品,主要是以节能为主,因为节能作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逐渐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空调作为夏季的耗电大户,如果将节能做好,一个夏天可以为消费者节省一笔可观的开支。

  而国内知名家电厂商海尔则表示,市场上的空调确实已经涨价了,但对于该品牌涨价的问题不方便透露。海尔在今年推出了十几款空调新品,销售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左右。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admin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