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空调蓄冷:新节能“潜力股”

来源:人民网-华南新闻 作者:admin 2006-06-14 11:30:15

        空调既是耗电大户,也是节能“潜力股”,在南方地区,空调的用电量占去夏季峰值电力的30%-40%。因此,在6月11日节能周开幕式上,广东省经贸委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年将扶持“空调蓄冷”节能项目。近期,支撑这一项目的动态冰蓄冷技术已被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攻克,并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为缓解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电力告急、电量有余”的矛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日前,研发出这一技术的团队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空调用电加剧电网峰谷差

  “电力紧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峰谷差造成的,峰谷差造成浪费几乎是‘天文数字’。”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冯自平称,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空调是造成电力负荷峰谷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合全天的电量供应,其实电力紧张只出现在用电高峰时段,用电低谷期发电能力富裕的电量却往往因得不到有效利用而被白白消耗掉,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特别在夏季高温期间,电力供需矛盾突出,重点是空调负荷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这种增长与气温密切相关。夏天电力出现缺口的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9时至11时、下午1时至3时和晚上6时30分至8时30分,夜间及凌晨为用电低谷期。在用电高峰期,由于负荷增加较大,与低谷形成峰谷差。据有关报道,去年广东空调的负荷绝对值就已超过1000万千瓦,而空调开启带来的负荷占总用电负荷已经达到35%以上。空调用电不仅增加了高峰负荷,而且加大了电网的峰谷差。

  蓄冷空调“叫好不叫座”

  空调既是耗电大户,也是节能“潜力股”。近年来,符合“移峰填谷”用电精神的冰蓄冷空调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冰蓄冷空调的工作原理是“夜间用电制冰、白天化冰制冷”,与电网峰谷“打个时间差”。这样一来,空调白天不启动,避免了主机散发的热量增高城市温度;其次,晚上启动时已错过用电高峰,错峰用电电价相对较低。

  其实,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引入冰蓄冷系统,主要应用于较大规模的工厂、商场、酒店、医院、办公楼等。深圳电子科技大厦在1993年率先在全国安装使用起冰蓄冷空调。3台主机主要对电子科技大厦A座近4万平方米面积供冷,白天用电每千瓦时是0.8元,冰蓄冷空调晚上用电每千瓦时仅0.2元,一年仅电费就节约100多万元。但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深圳至今只有十来家企业安装使用了冰蓄冷空调,去年全国也只安了120套左右。这一技术在国内目前显然有点“叫好不叫座”。

  “这与峰谷差电价缺乏政策扶持有很大关系。”据广州唯一一家生产冰蓄冷产品的企业“贝龙环保热力”总裁孙圣鉴介绍,使用冰蓄冷空调,峰谷电价差越大越合算。但目前国内只有上海和杭州等少数城市推行了较大的峰谷电价差,大部分地区仍未拉开峰谷差价。在国内一些率先实行峰谷价差的城市中,工业、非工业经营行业的峰谷电价比为1:3.5,夏季为1:4.5,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达1:10的费率比有很大差异。

  另一只“拦路虎”是技术缺陷。冯自平分析称,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是盘管和冰球这两种传统的冰蓄冷技术,它们虽能满足“移峰削谷”的需要,但价格比普通中央空调高出20%-30%左右,设备营运起来后大约四五年才能收回投资,对用户吸引力不大。另外,其冰室有如“庞然大物”——在一些安装了这一系统的大楼里,光蓄冰槽就放了10多个,一个个近似集装箱那么大。而且,为了保温,每个蓄冰槽的外壁厚达12厘米。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许多发展商自然不舍得用那么大的空间来安装这种“庞然大物”。

 
 动态冰蓄冷技术“打破僵局”

  从2000年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动态冰蓄冷技术,也即用冰浆来蓄冷。其优点是场地制约小,蓄冰槽浅,蓄冷量高。蓄同样的能量,动态冰蓄冷系统可节省20%-30%的能耗,初投资可比传统蓄冷技术降低20%-30%。上述特点弥补了传统的冰球和盘管技术的缺陷,目前已在发达国家迅速普及。

  近两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团队在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资金的支持下,由冯自平博士牵头对动态冰蓄冷技术进行攻关,目前已成功填补了国内这项技术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认为,由于电力紧张以及移峰填谷的需要,推广和应用可能性大大提高的动态冰蓄冷将在国内获得高速发展。

  “我对这一技术的市场前景相当乐观。因为单从制冷行业的应用来看,广东每年的制冷期近9个月,一些酒店甚至长达10个月,比长江流域和华北的三五个月要多一倍以上。”冯自平透露,广州地区的第一个冰蓄冷系统已于近期投入使用,有关部门将会“静观其效”出台相应政策。若供电部门拉大峰谷电价,加大对冰蓄冷空调的宣传力度,动态冰蓄冷技术也将会被普遍接受。

  冰蓄冷技术前景看好(链接)

  冰蓄冷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首先发展起来的高效节能技术。1979年美国率先编写并出版了《建筑物非峰值期降温导则》,其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冰蓄冷技术。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已有40多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分时计费电价,从事蓄冷系统开发及冰蓄冷专用制冷机开发的公司多达数十家。欧洲、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蓄冷技术的应用研究。日本在1990年只有200个左右的冰蓄冷系统,到2002年已多达1万多个大型蓄冷空调系统,而与商用空调相结合的小型冰蓄冷系统已超过10万多个,电网低谷电约有45%被加以利用。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admin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