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光伏产业:只有阳光并不足够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admin 2006-05-24 10:42:09
   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批企业前来“淘金”资料图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太阳能电池,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瓶颈约束,其中关键是硅原料不足的问题不知是股价已经上涨太多而导致回调,还是投资者对产能过剩的忧虑开始出现,昨日多家涉足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公司股价出现暴跌,其中G苏阳光甚至出现跌停,其实这家公司昨日才刚刚宣布要涉足这一产业。
   随着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的神话般成长,以及南玻、G苏阳光等公司的相继宣布加入,近期,一些券商研究报告开始认为,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扩张速度已超过了该行业所能支撑的发展速度。行业发展正面临瓶颈约束,其中关键是硅原料不足的问题。

    金字塔产业链

    中国光伏产业这几年的确在迅猛发展,以无锡尚德为例,2004年其产能尚只有50兆瓦,到2005年末时就已经达到120兆瓦。新兴产业中的相对暴利空间吸引了大批企业前来“淘金”。不过,与发生在许多其他领域的情况相似,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就主要原料晶体硅来说,国内自给率不足10%,原料牢牢把握在美、日、德等国手中;而就销售来说,我国光伏产品高度依赖海外市场。

    光伏产业链目前被描述成一种金字塔的状态,在晶体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四个环节之中,前端环节的产能增速均落后于后面环节,晶体硅供应不足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下游企业的产能却还在扩大。产业链塔形分布带来的结果是,越往下游,议价能力越低,毛利率有递减之势。

    2000年以来该产业的快速增长已使原料短缺现象日益突出,有关资料显示,过去两年中,硅料的价格翻了将近一倍。而还有研究员分析认为,2006年,全球晶体硅原料短缺比例将可能达到28%。目前,这一趋势已使研究员们开始对纯电池生产公司表示出了谨慎态度,而转而强调“有硅者为王”。

    重点公司争夺“硅源”

    根据相关券商研究报告,迄今为止,已有G天威、航天机电、乐山电力、南玻等13家A股上市公司以直接投资或是股权投资的方式涉足光伏产业链,从相关资料来看,大部分公司投资的都是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仅有几家公司在原料硅、硅片、电池等方面形成较完备的系列。

    产业发展趋势让一些公司已经把握先声,或是努力向上游发展,或是寻找原料供应基地,投资参股,保证原料供应。

    四川新光硅业,目前国内最重要的硅料生产基地之一,据称目前已有G天威参股其中。从有关资料来看,该企业有望于2007年初开始试产;其整体规划产能约为1260吨,虽然第一年产能可能无法达到这么多,但产能一旦释放,将对国内晶体硅供应产生巨大影响。毕竟,2005年,中国国内硅料尚只有130吨的产量。而在目前争规模不如争原料的形势下,G天威参股其中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此外,G天威子公司天威英利拥有全套的太阳能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线,产业链更为完整,相比无锡尚德,这是它的优势之一。

    不过,无锡尚德作为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巨头,这方面也不会不有所谋略。目前还拥有晶体硅生产技术的另一家企业是洛阳中硅厂,而商界已透露出消息,无锡尚德现在把部分生产线建到了洛阳。

 在此之外,A股公司南玻目前已决定直接投资生产晶体硅。昨日,公司表示欲分期投资建设4500至5000吨多晶硅项目,首期将投1.5亿美元建设年产1500吨高纯多晶硅生产基地。相对于目前国内硅料的年产量来说,这是相当有雄心的目标。

    在其余的一些涉“太阳能”概念的公司中,对原料有如此紧迫认识的不多,多数公司提出的都是投资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计划,但也有公司投资参股了四川等地的硅料生产企业,这倒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多数投资明年形成产能

    从其余的10家左右公司来看,多数都是与科研机构或经济实体合资开发下游产品,即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产品等,目前大部分还在计划阶段。而从这些计划来看,多数将在2006年底或是2007年形成产能。目前,这些项目大多对于上市公司还没有盈利贡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分析报告在指出2006年晶体硅原料短缺达到高点的同时,也认为2007年原料短缺情况将会有所缓解。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尽管存在风险,但在发达国家受《京都议定书》压力而重视环保的影响下,还是将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由此来看,行业内产能扩张与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匹配与否,仍是比较微妙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在目前要做“电池”的公司日见增长的情况下,还是保证硅料的供应最为重要。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admin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