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2005空调压缩机:盛年难再来?

来源:互联网 作者:foxtiger 2006-03-10 14:04:16
2005空调冷冻年度已经接近尾声,空调压缩机业内的各企业也例行进入了对自身和行业的盘点预测阶段。虽然2005年上半年,各个企业基本上都维持了高产高收,皆大欢喜,但在谈到今后的行业走势时,大部分企业都显得“底气不足”,对未来持不乐观态度——空调压缩机行业真的又将不得不迎接难耐的寒冬? 

    开篇良好,后劲不足

    来自行业内各企业的信息汇总显示,2005年6月前,各压缩机企业基本都处于繁忙状态。“虽然生产状况不及2004年那么火热,但生产线基本上也没有停过。”一业内人士这样描述今年的压缩机企业的生产状况。据悉,2005年6月前,各压缩机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80%以上计划销量。“我们预计今年(松下财年,从头年4月至次年3月)做800万台,现在已经超计划完成了预定的产量。”松下压缩机有关负责人说。 
    虽然冷冻年度前期销售良好,但大部分企业认为今年的销售不会有很大的增幅。西安庆安压缩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6月前,庆安压缩机的销售一直保持较好的销售状态。“同比去年同期,销售有很大的增长,但估计剩下的几个月销售可能会淡一些,所以估计今年(冷冻年度)只能完成计划的380万~400万台的产能。”LG压缩机市场部有关负责人也持同样的观点:“我们估计产能和去年相比没有很大变化。” 
    三星压缩机有关负责人表示,2004年空调出口大幅上升带动了2005年上半年的压缩机销售。“我们上半年每月生产40万台左右,现在除了完成计划产量外,还超出了一部分。而且,今年我们的周转库存比较低,一直保持在5万台左右,销售状况良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冷冻年度开始时良好的生产状况主要得益于空调出口。“2004年9~11月及2005年3~5月,空调出口状态良好,但到5月份以后,这种热度就淡了下来。”一空调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虽然空调的出口到3月份以后才开始骤升,但此前空调企业采购压缩机的热情却很高:“一是因为出口需求,为出口产品备料;另一方面,由于去年压缩机产品非常紧俏,有些企业先期开始囤积压缩机。所以6月前的压缩机销售良好,其实是产能的提前释放。” 
    “从6月下旬开始,生产开始淡下来了。6月份以前,生产的势头一直很好。”广东美芝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今年的压缩机销售和前两年有些不一样。“往年一般都在7月以后才淡一点,但今年的淡季提前了。”该人士分析认为,空调出口提前结束,和去年国外市场渠道上尚有大量库存有关。 
    而对于内销市场,压缩机企业普遍认为不太好。“只有7月初北京、上海等地热了一段,总体来说今年天气一直不算热,所以内销市场一直不太好。在华南地区,还发了大水,所以空调销售很不好,甚至出现负增长,压缩机的内销自然也就不好。” “今年9月1日之后,国家要求强制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在这之前,空调企业都在忙着销库存。现在看来,空调库存还是一个大问题,去年年底估计空调厂家有1200万台的库存空调,现在据我了解,估计仍然有1000万台的库存空调,旧的库存卖完了,新的库存又上来了,内销市场的情况可想而知。”一业内人士透露,除了天气原因外,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也是导致压缩机内销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厂家忙着销售库存,在库存销售不很好的情况下,空调厂家基本上都不敢再贸然大批量采购生产。“家用空调行业的利润已经越来越低了,如果不慎重,资金链就可能断了,企业也就撑不下去了。” 

    扩产!扩产!扩产!

    2004年至2005年,空调压缩机扩产的浪潮层层高涨,不仅仅是压缩机企业增资扩产,空调整机厂家也被卷进了压缩机扩产的洪流。行业内的几家大的空调企业,似乎都在觊觎压缩机的生产。 
    美芝压缩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美芝压缩机实现销售收入接近5.9 亿元,占去年压缩机销售收入的1/4左右,毛利率水平依然保持在24.5%的较高水平上。美芝预计今年产销目标将在80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率约为12%。而美芝精密压缩机的二期扩能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步投建,明年建成后将新增200万台压缩机产能,因此,2006年美芝压缩机产销目标将是1000万台。该负责人还透露,在总的财务核算中,单台美芝压缩机的利润要高于美的空调6个以上的百分点,所以,压缩机产业将是今后美的集团非常重要的一处盈利点。 
    认为空调压缩机利润高或者想方便自身供给的整机企业不在少数。长虹空调近日与台湾东元集团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双方将投资15亿元打造一个全新的压缩机生产基地。“预计将于明年年初建成投产,产能可以达到300万台,建成后将首先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长虹空调总经理李进称。业内人士评价认为,今天空调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能否取得较低的成本优势将是竞争的关键,而压缩机产品则占据了空调成本的60%左右,加上压缩机本身又有巨大的利润,国内空调企业想合资建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格力和春兰在近期也公布了压缩机扩产计划,此前只做空调的格兰仕也打算上马160万台产能的生产线。春兰投资了1.8亿元,打算今年年底增加300万台家用压缩机的产能。根据格力2005年一季度季报,2004年凌达压缩机的产能为180万台,格力已经投资4.6亿元,增加240万台压缩机产能。据格力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格力正在建设新的压缩机生产线,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投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格力的主要竞争对手,例如LG等企业都有自己的压缩机,并且瓜分了国内的空调压缩机市场,对空调下游具有一定定价能力,格力电器要确保其高产高销的地位,必须拥有自己的压缩机资源,那么收购和扩建凌达压缩机是纵向整合最简单的解决途径。据悉,凌达压缩机的未来扩产目标是产能700万~800万台,现在正在计划筹建。 
    与此同时,松下等传统的整机兼压缩机制造大厂也一直没有放弃扩产。“2004年(松下财年)我们做了700多万台,2005年我们预计产能达到800万台,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在浙江杭州的新压缩机生产基地即将投产,该生产基地的预设产能是300万台,届时,我们在中国的压缩机产能将达到1100万台,争取全球40%的市场份额。”松下压缩机一位负责人说。 
    整机厂商扩建自有上游资源无疑给现在的压缩机企业带来了压力。“如果整机企业掌握了压缩机制造的话,压缩机产品的价格必将受到压制。如果空调行业整体销量不上扬的话,优胜劣汰也必然导致力量较弱的压缩机企业退出市场。”业内专家说。 
    原压缩机制造厂已经完成了一轮扩产,与上个冷冻年相比,西安庆安新增了50万台产能,华润三洋也投产了50万台新产能,而西安飞达仕的产能达到200万台,销量100多万台。据了解,这些已增加的产能在今年基本得到充分使用。但有一些企业也对记者表示,鉴于目前空调销售不太好的情况,明年有可能有计划限产。 

    平衡论和危机论

    虽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不少扩产将导致产业供求关系颠倒的危机论,但更多的压缩机企业却认为,2006年的市场状况目前还不明朗,很难武断判定压缩机企业就一定会遭遇“供大于求之危机”。 
    “可能整个行业2006年的状况不会有2004年那么乐观,但是否一定就会供大于求现在还很难说,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基本平衡的。”有人这样说。 
    “肯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也有人这样说。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虽然压缩机行业在整体扩产,但中国本地的空调企业也同时在增加产量。“印度等国外落后国家市场及国内三四级市场目前正在开拓培育阶段,到2006年,这些落后地区的空调销售量难道不会上来?何况,今年空调出口提前结束,国外市场的库存减少,也有可能为明年的空调出口留下一个更大的空间呢!” 
    内部人士透露,美的和格力两大企业日前已经公布了其2006冷冻年度的计划销量,美的计划内外销1200万台,格力计划内外销1400万台,相比2005年这两家企业的计划销售,都增加了数百万台。有厂商认为,这两家企业给出如此高的计划销售数字事实上是为了增强供应商信心,能不能真正做到还难说。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虽然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可能有一些增长,但量不会很大,国内一二级市场及发达国家市场已经近乎饱和,所以总体来看,全球的空调市场容量不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而目前国内压缩机企业的扩产量已经超过了全球空调市场可能的增长量。有企业甚至告诉记者,未来2~3年内,全球空调的增长量不会超过1000万台,而2004年,全球空调的产销量在6000万台左右。目前压缩机企业的产量已经能基本满足这种要求。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2004冷冻年度空调,印度房间空调器的市场容量为1122.5万台,总体来说,发展比较迟缓。在印度当地,空调一直被当作消费奢侈品,消费者购买的话,需要缴纳相当高的消费税。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空调压缩机扩产迅速,但总体来说,都有时间退后性问题,现在计划扩产或者宣布年底投产的,可能要到2006年中期才有可能正式全面生产,所以,总体来看,危机论可能还为时过早。而且,有些扩产企业考虑到目前的供求状况,可能将扩产计划退后。考虑到资金链的问题,有些空调压缩机企业还可能主动限产。 
    值得担忧的是,由于今年空调销售总体不好,而空调企业又先期大肆采购压缩机,导致了压缩机库存的增加。同时,科龙及东洋等空调企业突然出现的状况,使很多压缩机企业措手不及。“目前压缩机企业那里可能有200万台库存,而空调企业那里可能还有250万~300万台库存,合计一下,压缩机的整体库存隐患还是非常大的。科龙也是我们的大客户之一,好在这个冷冻季度快结束了,我们采用的是先打款后发货的方式,今年的销售告一段落。现在我们也正在和TCL等企业洽谈,为下一年的销售做铺垫。”一空调压缩机企业销售负责人心有余悸地说。

信息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admin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