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好的企业,不仅要创造收益,还要有能力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董明珠 今年2月2日,农历新年的帷幕刚落下,疫情信息铺天盖地在互联网上传播着,少出门、戴口罩已经成为人们防疫的共识。但是,全民居家防疫的状态让市场上的口罩缺口也越来越大。 这一天,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还没有正式开工,几个戴着口罩的年轻人站在公司门口,他们时而热烈交谈,时而焦急地拨打电话。在这群人当中,既有格力电器的公司高管,也有子公司的领导、技术骨干,他们正在紧急筹谋一件大事情——研发生产口罩设备。 在一“罩”难求的情况下,董明珠下达指令——研发生产口罩设备。“格力之前没有做过口罩设备,开发新设备也需要经费投入,但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国家需要,我们就造”,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事实上,格力不仅成功向其他企业提供了口罩生产设备,还进入自产口罩的行列。3月初,由格力自主设备生产的口罩在官方商城“格力董明珠店”上线开售,首日预约人次超过6.8万,这位“跨界选手”不负众望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临危受命的研发团队 2月初,正在家中休假的李工突然收到讯息,公司要研发口罩机,一方面用于帮助经营口罩的企业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用于满足自身复工复产的需要。于是,他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公司和同事一起展开筹备工作。 “我记得当时因为公司安保管制进不去大门,我们就在门口开了个短会,那个时候疫情还比较严重,大家的防范意识很强,佩戴的是带呼吸阀的N95口罩,说话都要靠喊才能被听到,打完一通电话之后眼镜上就全是雾气。”李工回忆道。 彼时,国内疫情防控还处于攻坚阶段,各种形势仍未明朗。全国范围内,因为交通管制和地域封锁,人员流动成为一大难题,而这也成了格力口罩设备研发的一大阻碍。 “因为大部分员工家在外地,疫情封锁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很难回来,所以前期可调配的人员很少,在珠海本地的技术骨干就扛下了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
(图为格力技术员在调试口罩机) 2月4日下午,口罩设备研发的任务正式下发,因为此前完全没有该领域的经验,团队凭借着有限的资源快速学习。第二天凌晨4点,李工完成了口罩设备的第一版设计方案。 实际上,口罩设备的最早执行团队都是公司科长级以上的员工,因为整个大环境对口罩机的需求非常迫切,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考虑人员召回问题。“公司领导和大家一起在工厂加班加点熬通宵,从评估、整改到再设计、再出图,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紧急、非常紧急。”李工说。 现场办公、现场决策、现场开会,简单的架构让项目的推进不断提速。技术交底最困难的时候,设备的组装、调试人员不区分研发、生产、质控和采购,而是组建起跨职能团队,哪里有需要就去到哪里,因此还出现了成员“左手拿扳手,右手揣图纸”的画面。 2月5日,最终确定的方案开始转化出图和试制,因疫情被困在家中的技术员也积极在后方云办公“打配合”。2月17日,由格力生产制造的第一台半自动口罩机正式落地,2月18日,格力电器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格力自主制造的口罩手工线正式投产,而整个过程,只用了14天。
(图为李工展示格力口罩机生产的口罩) 自主研发的口罩设备 除了人员组织方面的困难,格力生产口罩机还面临着另一个重大问题——零基础和零经验。毕竟,口罩设备的研发生产对于首次涉足该领域的团队来说,可算是一个大工程。 “执行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超声波不稳定、布难以控制,还有纠偏和张紧力控制,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一遍遍地试验不断调整,逐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从焊接工艺、压花工艺、制造工艺到尺寸的控制、焊点的控制、超声波的使用……每一步对于在口罩领域毫无经验的团队来说都充满挑战,而和零基础相伴随的还有市场原材料的紧缺。 “我们没有选型的机会,基本上有什么就用什么,但是熔喷布的品牌不一样,克重就不一样,还有无纺布的尺寸、硬度都会影响口罩机的稳定性,可能根据上一款材料调试好的设备,换了材料就需要重新操作。”李德权边说边拿出格力自主生产的口罩展示:“口罩的焊点留几排、焊耳带的位置定在哪里、口罩的这边如何折得刚刚好,这些都对设备提出了很高要求,仅仅是耳带机我们就迭代了6版,不断投入原材料试验,最后趋于稳定,实现了单班5万的产能。”
(图为KN95防护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口罩) 当然,对于追求高标准的格力来说,半自动口罩机只是跨界的第一步。2月25日,格力首台全自动平面口罩机落地并迅速投入使用,格力K N95口罩、平面型挂耳式口罩、儿童口罩接连上线,为特殊时期人们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6月18日,在格力的“智惠618·健康生活家”直播活动中,董明珠带领网友探秘口罩工厂,手工口罩生产线和自动化生产线井然有序,而这些产线的所有设备,全部由格力自主制造。据李工介绍,格力口罩机除了内部使用,主要用于对外销售,目前已服务河南、福建等多地的企业,销售数量超过100台。
(图为董明珠直播走进格力口罩工厂) 厚积薄发的智造实力 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家好的企业,不仅要创造收益,还要有能力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疫情之下,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不在少数,但自制口罩设备,并在短时间内实现批量生产的却屈指可数。说到底,这是对企业技术储备和快速整合能力的综合考验,而这,也正是格力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 “对电机的控制、PRC的控制,以及团队搭建和人员培训,都或多或少给这次口罩机的快速研制成功提供了帮助。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国家现在在大力倡导发展高端装备,我们未来也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发力”,李工说。 在格健口罩的生产过程中,格力成功运用自主研发的口罩机、注塑机、机械手等设备,从卷材上料、折叠压格、鼻梁筋切断到耳带焊接、成品下料,实现了全过程的自主生产。 实际上,自2013年进军智能装备以来,格力便在该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今格力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产品已覆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体等10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服务于上下游众多企业。2018年到2019年,格力工业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和格力高性能直线伺服电器及驱动器先后被鉴定为“国际领先”,用核心科技为装备的突破性发展打牢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作出指示:“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们的装备、模具从一无所有,到今天能够服务其他企业,缓解国家的燃眉之急,这一切都离不开格力坚持自主创新,深耕核心科技,科技赋予‘新基建’和‘中国造’力量,而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这种科技力量”,董明珠表示。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