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人才不仅需要高校的培养,还需要企业提供“练兵场”。企业与高校拧成一股绳,为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华中赛点的决赛在武汉落幕。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大赛还考察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据悉,作为制冷行业龙头企业,格力不仅冠名赞助本次大赛,还为实操环节提供技术、场地支持。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家电企业逐渐从营销战、渠道战、广告战、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集中地转向了专利战、技术战、产品战等高层次竞争。科技成为制冷行业的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心。但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指导和训练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思维训练等方面,优质人才的养成还需要更多实干操练的机会,而企业正是最好的“练兵场”。可以说,要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企业和高校的通力合作。 格力是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空调企业,也是暖通领域培养人才最好的舞台。目前为止,格力已连续8年赞助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近年又为中国大学生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大赛提供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格力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构筑了最佳操练场,提供了最强牵引力。 支持高校人才培养,不仅展示出行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反映出格力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实际上,只要稍加关注就会发现,格力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一直都是不遗余力。2001年,时任格力电器总裁的董明珠就明确了“百年企业,人才管理是基础”的人才培养方针。多年来,格力坚持不引进国外专家,坚持自主培养人才。 每年毕业季,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格力,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对这些青年人才寄予厚望,每年都会和应届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亲自给他们上职场第一课。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格力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德才兼备、品德优先的选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晋升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格力为优质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也因此被称为行业里的“黄埔军校”。 董明珠曾说:“要把年轻人作为中国的梦想去培养。”在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上,格力抱有教育者的初心,与高等学府紧密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梦想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