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处罚力度,确实是很有必要,且是迫在眉睫的。”近日,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一份关于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处罚力度的建议的提案中,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检查和群众举报、完善社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建言献策,针对毒瘤般的假冒伪劣行为开出一剂“药方”。 董明珠在提案中指出,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在市场的形象,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使国内一些名牌企业蒙受重大损失,也给国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知名企业产品的市场被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挤占,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长期创立的品牌等无形资产也被侵害。” 对此,董明珠坚持问题导向,从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例如,在《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相关法规中约定,降低假冒伪劣入刑门槛,严厉追究违法企业法人代表、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发挥法律的震慑力;设立惩罚性赔偿机制,让违法企业付出沉痛的代价。同时,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打假工作,设立举报奖励机制,形成全民打假的氛围。此外,完善社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设立假冒伪劣生产、销售人员终身责任机制等。 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多年坚持在全国两会上为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发声,她也被不少网友称为“中国制造最佳代言人”。在多年的履职过程中,这位“网红代表”共提出了近67条具有很强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建议案,这其中,涉及打击恶意抢注商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家用电器使用安全年限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一名来自实业界的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尽责的风采。 实际上,不管是每年的全国两会会场,还是其他一些公开场合,董明珠都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制造”摇旗呐喊、建言献策,由于她立足企业的实践经验并且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不仅能够直面“真问题”,而且还屡屡提出极具现实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今年两会,董明珠在打击制假售假方面的提案既沿袭了其以往提案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三个转变”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大背景下的一个抓住了“牛鼻子”的高质量提案。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知道,多年以来,假货无孔不入,不法企业造假手段无奇不有,假货猖獗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以及社会信用和公共治理效用。同时,制假售假行为既扰乱了市场,也对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的环境造成了伤害。“李鬼”大行其道,不仅侵犯了生产商的专利权、商标权、名誉权等诸多权益,也会间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伤害整个行业生态。 这方面,董明珠一直用事实说话。她指出,假冒侵权往往盯着名牌畅销产品,越是“高档”、“紧俏”的中国名牌产品,越是假冒瞄准的目标,影响名牌企业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2017年,广东警方破获一起案值1500万元的假冒家电大案,格力、海尔等知名品牌均被假冒,一排排造假空调及冰箱就堆放在仓库内,场面极其震撼,“现场被查获的涉案金额就如此之高,可想而知市场上流通的假冒伪劣名牌家电的数额是多么巨大。” 其实,制假售假“野火烧不尽”的背后,不仅仅是由于制假售假者的利欲熏心、职业道德失守、罔顾社会责任,也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不到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等密切相关。进一步讲,有效减少制假售假行为必须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打出一套“组合拳”,从法律、政策和制度等方面集中发力,铲除制假售假的“土壤”,才能真正地让制假售假者寸步难移、丧失市场。也正是因为如此,董明珠一针见血地指出: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必先严惩假冒伪劣行为。 多年来,格力电器坚守实业、坚持自主创新,不仅严守质量生命线,用品质塑造品牌,还积极地引领、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格力电器的做大做强离不开近年来已在逐渐优化的、趋于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因而它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侵权行为等不仅有着强烈的自觉,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诉求和愿望。可以说,此次董明珠提出的这份针对制假售假恶劣行为的提案,不仅抓住了社会公共治理问题的一个“要害”,也体现了一家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榜样的责任与担当,它不仅利己更能造福行业,助推“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