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 » 正文

同方泰德:香港上市三年,民族企业开创国际化节能道路

来源:同方泰德 作者:同方泰德 2014-11-03 10:00:49
    据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介绍,为实现2020年绿色建筑新建比例达到50%的目标,住建部正在研究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何使政府引导与市场动力并行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绿色建筑的推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住建部也正在研究扩大绿色建筑标准的“强制”范围,以推进绿色建筑覆盖面。

    两条信息都印证了,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带来更多消费需求,与此相关的产业将迎来企业发展和市场扩大的机会,尤其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产品高科技上市企业。

    截至目前,已备案的中国的节能服务企业突破5000家,但这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储备和核心科技,更谈不上自主产品和民族品牌建设。政府充分认识到症结所在,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开始逐步强化对已经上市的、大型节能服务的支持和引导力度,让其在智慧城市与绿色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0月14日,同方泰德Techcon EEC节能专家控制系统在上海荣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建筑节能之星年度重点推广产品”荣誉称号。作为国内不多的拥有自主核心产品的节能服务企业,同方泰德(港股代码:01206)香港上市三年来,依托强大的资本运作平台和科研实力,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独有的国际化城市节能道路。截至2013年末,同方泰德年收益约1.5亿美元,净利润1880万美元,继续保持年均20%的高速增长。在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同方泰德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实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城市节能和城市智能化密不可分,国内许多节能服务企业原本就是城市智能化服务商。孵化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同方泰德,继承了同方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及能源管理领域的核心科技成果,并将其不断深化延伸,最终实现了智能和节能的完美融合。

    缺乏民族品牌和自主产品,一直困扰着国内大多数的节能服务企业,这一短板的存在,使得国内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处处受制于外资品牌,业内不少人,更是形象地将西门子、施耐德、江森、霍尼韦尔比作压在民族品牌之上的“四座大山”。

    如何突围?同方泰德坚定地选择了自有品牌和自主产品的道路,并借助于上市契机,创造性地将领先的国外楼宇自动化和能源管理技术融入进来。2014年初中国制冷展上,基于BACnet协议,同方泰德重磅推出的Techcon楼宇控制新品,这也是其将国际化的领先科技本土化的成功案例。
 
    据千家实验室的实时品牌监测,在国内楼宇自控十大品牌中,同方泰德业已站稳前四,大有挤入前三的态势。不仅如此,进入2014年,同方泰德还加大了业务纵深领域的开拓力度,以3.8亿元人民币并购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填补了自身在工业节能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级节能领域全覆盖。

    撬动中国城市节能万亿市场,仅凭企业一己之力断然不行,同方泰德对此深信不疑。上市以来,愈加雄厚的运作资本和良好的融资平台,为同方泰德创新合作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11年与重庆城建委、重庆银行签约《合同能源管理战略协议》,共同建设绿色重庆以来,同方泰德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和中国绿色城市发展的“政企银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据同方泰德节能技术中心总经理徐珍喜介绍:“政企银三位一体”模式,是以政府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实施(中小企业全面参与)、金融资金支持,三方携手共同推进城市建筑节能改造的商务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显著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节能城市发展,还可以培育壮大建筑节能服务产业,扶持地方小微企业,形成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目前,“政企银三位一体”模式已在重庆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湖南、武汉、克拉玛依、赤峰等多个城市顺利推进,稳定的发展模式,扩大了同方泰德在中国节能市场上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巩固了其与当地政府和银行的紧密关系。

    立足于国内,却从未停止走出国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激励同方泰德走向更远的地方。从2009年的伊朗德黑兰地铁到2014年的里昂卡普蒂姆大厦,从新加坡到加拿大再到法国,同方泰德不断完善自身产业布局,不断整合全球资源,有效联通世界,业务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上千个城市,同方泰德和Techcon品牌正在持续为当地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上市以来,展翅三年,同方泰德华丽蜕变,不仅入围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名单,更是在民族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引领风潮。对内,树立了民族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对外,承载了民族品牌的使命与担当。深耕城市节能蓝海,在国际化节能道路上,同方泰德希望在下一个三年,能交出更好的成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乐章。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