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 » 正文

朗诗引“被动式建筑”进入中国

来源:猎房网 作者:佚名 2014-08-07 09:24:08
     近日,中国被动式建筑发展高峰论坛在朗诗长兴绿建研发基地举行,包括被动房创始人沃尔夫冈·费斯特教授、全球被动式建筑大师德维西·容恩教授、建筑节能协会会长郑坤生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和领导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被动式建筑在长三角及中国的推广及发展。中国首个获德国被动房研究所权威认证的大型被动房项目布鲁克也举行揭幕仪式。
 
    被动式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这类建筑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结构,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活动承办方朗诗集团表示,被动式建筑这一技术体系和理念的应用,有望为我国能源过度消耗以及雾霾围困的现状提供来自房地产界的解决之道。
 
    被动式建筑能节约90%的能耗
 
    被动式建筑其实由来已久。在古代的许多气候区域,如果建筑建造得当,就不再需要进行专门的供暖或制冷,如中世纪,面临木材短缺的冰岛居民建造的草屋,虽然这些建筑没有窗户,也没有散热通风装置,但仍可称为被动式建筑的雏形。史上首个真正功能性意义的被动式建筑并非住宅,而是一艘极地考察船。据文献记载,该船“墙壁采用涂有焦油的毛毡覆盖,然后采用软木填充物填充,接着敷设松木镶板,以及一层厚毛毡,之后是不透气的亚麻油地毡,最后内侧还有一层镶板。保温层厚度基本都在40厘米左右。三层玻璃和其它防护措施,可以轻松抵抗寒冷的侵袭。”
 
    而世界上第一栋真正意义的被动式建筑在1991年由费斯特博士建造于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该建筑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1996 年,Wolfgang Feist博士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创建了被动式房屋研究所(Passive House Institute ,PHI),该研究所是目前被动式建筑研究最权威的机构之一。作为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结构工程师,费斯特博士本人也被誉为被动式建筑标准的创始人。
 
    在首个被动式建筑诞生后的20年间,作为低能耗和极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被动式建筑已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德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广泛的用于世界范围内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各类建筑,其中包括公寓、学校、超市、工厂、写字楼等,其宜居、生态、节能、环保、省钱性能获得了欧洲各国的高度赞誉与一致认同。据悉,全世界目前大约有60,000座被动式建筑,绝大多数建在德语区国家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欧洲,围绕着“被动式建筑”的开发建造,业已形成了庞大而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体系,该产业体系已成为欧洲低碳、零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新经济的一大亮点。
 
    以被动建筑迎击中国雾霾时代
 
    作为本次中国被动式建筑发展高峰论坛的承办方,朗诗集团其实早已涉足建筑节能领域。据了解,朗诗绿色地产的住宅通过外墙保温、节能门窗等技术,使建筑节能率保证在65%以上,且100%采用可再生能源,以朗诗现有运行项目计算,每年约可节约能源5000万KW·h,CO2减排量约5万吨/年。
 
    朗诗集团借鉴德国久负盛名的“弗劳恩霍夫”建筑研发基地,设立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朗诗长兴绿建研发基地,专门用于绿色建筑研发、示范、培训和交流的平台,并已于今年列入国家级绿色建筑基地,并在基地中严格按照德国被动房标准打造了布鲁克项目,成为中国首个获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认证的大型被动房,也将是中国第一个同时按照绿建三星、德国DGNB和美国LEED认证标准实施的项目。
 
    布鲁克项目于4月11日正式竣工,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气密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房的气密性远优于欧洲标准,成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首次成功尝试。其施工质量也得到费斯特博士本人的高度评价。而这一项目的正式落成,也将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减少能源消耗、最大限度防治雾霾的有益尝试。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约占世界50%以上,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60多亿平方米,其中97%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这些房屋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而已建成建筑中的能源过度消耗也成为雾霾肆虐的元凶之一。专家指出,经济处于迅速发展的中国未来将会有几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如果这些建筑按照常规能源要求来建设,其能耗将会非常高,这将引起资源争夺等“不和平”的现象。
 
    被动式建筑的推广,能在满足人类基本舒适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耗,缓解资源紧缺的现状,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平衡发展,这也将是本次高峰论坛和布鲁克项目揭幕承载的最大意义。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uilei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