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长和稳健的双重压力下,澳柯玛这匹曾经的“黑马”终于累了。
一时传言四起。“澳柯玛要破产重组了、鲁群生的下课是因为盲目多元化”成为传言中最响的声音。但新加坡华点通集团国际咨询公司副总裁于得润接受《中国现代企业报》采访时说:“把澳柯玛的失误简单地归结为多元化是个误区。澳柯玛的问题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通病———战略定位缺失,企业没有明确的使命。没有使命便没有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就不会有清晰的战略选择,更无法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他认为,实际上,澳柯玛现象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仅从有关数据上看)经营理念上忽视了公司价值,片面追求高增长目标、资源管理与技能有限、专注于销售收入和市场地位及利润、靠大量投入满足增长需求等。 公开资料显示澳柯玛曾经是这样的:澳柯玛及上市公司产业除冰柜、冰箱等主业外,还涉及空调、自动售货机、锂电池、太阳能材料、电动车、海洋生物等产品。 众所周知,澳柯玛以前的日子并不好过。站在澳柯玛总部门前,几百米内,海尔工业园、海信集团厂房等尽收眼底,巨大的压力也不断地刺激它的“肾上腺”。1997年,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亿元,其后逐年下降,到2000年滑落到5.3亿元。 这个时候,澳柯玛抓住了可能是最后的一个机会。1999年,澳柯玛在GE公司近乎苛刻的现场评测标准下,做到了在每百万次的生产与服务过程中失误率发生不到3.4次,即达到了99.9997%的质量精度,终于在全球30多家著名企业参与的竞标中脱颖而出,同GE公司达成了实质性的供货合同,成为GE在冰柜产品方面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大洋彼岸的另一端给了澳柯玛无尽的想象空间,但并没有回答摆在澳柯玛面前的难题。 当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澳柯玛给GE打工是种双赢。但对于澳柯玛来说,这种 OEM生产可以让自己吃饱,却不能吃好。“OEM生产的特点就是利润低到几乎就要赔钱,赚的是薄得不能再薄的加工费。”于得润说。 OEM没有利润,澳柯玛不断地在投资新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从MP3、锂电池到掌上电脑,就连当时最盛行的产业资本介入金融领域,澳柯玛也不例外地搀和了一把,投资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还分到了几百万元的红利。 近两年,澳柯玛又不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大举进入太阳能材料、电动车、海洋生物制品等领域。这些加起来近20亿元的资金造成了澳柯玛集团现在的困境。 鲁被免职,除了集团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外,与澳柯玛的业绩也有极大关系。根据澳柯玛2005年前三季度季报,澳柯玛2005年全年利润预计下滑50%;200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6.68亿元,净利润1850万元;2004年营业收入24.64亿元,净利润2390万元。 如果2005年澳柯玛的利润继续下滑,那么就意味着他的净利润不足1%。这显然不是以家电立足的青岛市市政府想要的。 于得润说:“多元化是利是弊需要根据不同企业自身条件、战略定位来评估,任何一种战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当与否。” 一位接近澳柯玛的人士表示,现在澳柯玛在家电之外的许多领域内占据了有利位置,比如说电动车就做到了全国第一。有了这些基础,只要有了资金,很快就会重现辉煌。而这也应了古人的一句名言:“变则通,通则久。”《易经》中的这句为人所熟知的名言意思是说,在遇到无法突破的困境时不如变通一下,寻找新的解决之道,问题往往迎刃而解,进而得以通达长久。但显然青岛政府不想掏钱也不想再给鲁群生时间和机会。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