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 » 正文

IBM三洋携手为建筑业提供绿色能源服务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2006-03-09 21:21:08

        3月28日,由中国建设部与众多国际组织联合发起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在京召开。“智能建筑、绿色家园、领先技术、持续发展”成为此次大会主题。

  伴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压力与挑战,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及其运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由此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浪潮。中国是最早批准并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深刻理解绿色环境对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推行环保政策和绿色环境发展项目,中国将迎来企业技术革新与降低能耗的发展新机遇。

  绿色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中国是一个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家,但建筑技术水平、建筑物耗能、建筑居住的舒适度却一直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建筑耗能的情况确实相当严峻,所有大城市中新建建筑符合耗能规范的只有10%-15%。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20世纪90年代后,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我国政府对“绿色建筑”日益重视,已初步建立起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和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而《中国绿色建筑导则》更是将在年内出台。此次大会,不仅可以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推动建筑业迅速发展。

  在这次致力于推进和引领建筑业发展新趋势的最重要的行业盛会上,由IBM和三洋电机共同推出关于利用“绿色能源”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报告中,IBM专家对“智能与绿色建筑”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和延伸,IBM和三洋提出“绿色能源”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性,并以“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网络”和“绿色生命周期管理”三部分概念,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筑、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首先,在建筑的设计规划阶段,节能环保的能源系统与温度调节系统非常重要。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建筑对自然光线、自然通风的充分利用,大大节省能耗并减少污染。在引入清洁能源的同时,如何节约能源是“绿色建筑”的另一个设计亮点,从建筑物的绝缘层,到灯管、电梯等基础设施,以及节能办公设备,都在考虑之内。而绿色建筑的设计还要在建筑上力求融入当地环境,与周边自然条件形成一个友好的整体。

  节能环保的能源标准成为构成“绿色能源网络”的主要条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IBM和三洋提出了一整套绿色能源衡量标准,空气和水的环境质量和电力、热力等动力源都有相应的数据依据。三洋商用产品企业集团战略单元栗山博之总经理在会上提出,区域集中能源概念则成为节能的重要手段,日本的“琦玉新都心”(东京近郊的商务中心区)里所使用的集中温度调节中心设计成为集中能源系统的典型案例。整个建筑物及其周边区域,都采用三洋的吸收冷却中心空调系统,提供12,500USRT的制冷能力,是世界上最大的制冷系统。

  构建而成的绿色建筑投入使用,进入“绿色生命周期管理”阶段。管理针对的方向是:废物管理、化学品管理和能源管理,关键通过对建筑物的监控、操作、维修和改进,总结出适合建筑物个体的管理指导规则,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管理政策。在报告中指出,合理化科学性的使用管理,才能使绿色建筑对环境的良性影响产生最大的效果。IBM还展示了基于绿色建筑概念建成的日本IBM天城培训中心,该中心在设计、能源应用和环境管理方面都处于“智能和绿色建筑”的最先进领域。

  同时,IBM和三洋共同推出了“智能和绿色建筑”服务的解决方案:由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进行建筑设计、生命周期管理的咨询方案,三洋则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方案加以实现,双方携手为构建具备绿色能源系统的智能建筑。

  IBM全球服务部高级架构师陈易表示:“IBM和三洋电机已经就绿色能源服务项目结成战略合作。不仅仅是勾画一个环保节能建筑环境的蓝图,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双方在咨询和技术上的优势合作,为客户提供多种的绿色能源服务,构建绿色和智能的现代城市环境。”

  IBM在楼宇智能化领域有着很强的技术优势,在中国也已经和很多机构开展合作,为国内高水平智能化建筑提供应用系统平台技术。IBM在日本的绿色建筑先进技术和在中国智能化楼宇建设的经验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协助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应用绿色建筑区域。同时,绿色建筑技术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好处,这种广泛使用节能技术,应用替代能源和绿色能源的解决方案也受到了众多建筑企业的青睐。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admin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